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能阻断母婴传播

2007-11-07 08:4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给新生儿联合免疫,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不是给母亲注射。所有新生儿均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给乙肝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一直以来被作为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举措之一。它的施行已有10多年历史,并在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2005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在乙肝免疫预防高峰论坛上呼吁:有关部门应对“给乙肝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做法予以干预。

  “一石激起千层浪”。读者纷纷来电来信咨询,到底该不该用给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办法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请看本期人物专访——

  “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采访一开始,庄辉教授就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温文而肯定的语气,让人肃然起敬。

  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从怀孕第7个月(即第28周)起,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每月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国际单位),连续注射3针,直至婴儿出生,企图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 以达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目的。对此,庄教授的评价是:这只是部分医生的主观臆测,并无事实依据。

  为了证明上述举措的不当,庄辉教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此法不能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水平

  庄辉教授曾与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肝病研究中心协作,比较10名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23名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于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前后血中乙肝病毒水平,结果无差异;23名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分娩后,立即对其新生儿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这说明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水平,也不可能使新生儿从母亲获得乙肝表面抗体。

  随后,庄教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对肝移植患者,为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国内外一般都是在手术中给患者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种是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即是用10000国际单位,这个剂量远远高于国内给孕妇注射的剂量,而且在术后1~7日,每日还需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0国际单位,随后每月还要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持续6个月。6个月后,每2周还要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国际单位,共18个月,保证肝移植患者血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维持在每毫升血液含100~500毫国际单位以上;另一种方法是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加拉米夫定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是:第1周每日静脉注射800国际单位,以后每周800国际单位,并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不断调整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和用药间隔。即使这样,仍有一部分肝移植患者发生乙肝复发。

  庄教授说:“肝移植患者原来有病的肝脏(乙肝病毒繁殖的主要器官)已被切除,体内乙肝病毒量已检测不到,即使这样,仍需用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才能预防其复发。而孕妇的肝脏仍然是原来的肝脏,乙肝病毒仍在其中大量复制,却希望通过仅仅注射3针(每月1针)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降低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做法根本不可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庄教授说:“假如给孕妇注射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的水平,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了。因为它比现行的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都便宜且安全。但是,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注射免疫球蛋白来治疗慢性乙肝患者。”

  第二,没有任何权威组织和国家建议推行该做法

  正因为从理论上和实际检测都证明,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降低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不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所以,庄教授说,“至今无任何权威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卫生部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卫生机构,建议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第三,此做法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此外,”庄教授补充道,“给孕妇普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变异,产生乙肝病毒免疫逃逸株。如果该免疫逃逸株在人群中传播,现行的乙肝疫苗将无法预防。这是十分危险的。还有,给这类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在其体内形成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有可能对孕妇存在潜在危险性,同时也增加了孕妇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第四,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

  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另一个理由是: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子宫内,即所谓“子宫内感染”。

  “但实际上,宫内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低子3%~5%。除非孕妇患有某些疾病,导致其胎盘的通透性增加,使孕妇体内的血液直接进入婴儿体内,否则乙肝病毒不可能通过正常的胎盘进入婴儿体内。一庄教授进一步解释道,“许多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

  母亲在分娩时强烈的子宫收缩,使胎盘的通透性增加,母亲体内的微量血液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是胎儿在通过母亲产道时,摄入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或在接生时,新生儿皮肤或黏膜破损,接触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庄教授又向记者出示了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的最有力的证据:如果新生儿不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预防,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60~90天时,血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为阳性。庄教授说:“根据乙肝潜伏期为30~160天,平均为60~90天推算,新生儿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乙肝病毒的,而不是在孕期子宫内感染的。如果在子宫内感染,则新生儿一出生,其血中即应检测到乙肝病毒。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其出生后,如果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则95%~97%新生儿是可以预防的,这也说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是子宫内感染,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不能预防的。”

  “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给新生儿联合免疫,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不是给母亲注射。所有新生儿均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庄辉教授的话深入浅出,极富权威性和感染力,其唯真、唯实的治学精神让记者深为感动。庄教授希望通过本刊告诉广大读者和乙肝患者,按照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确、科学地防治乙肝,切不可轻信虚假广告。

(实习编辑:李显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 注射用胸腺五肽

    本品适用于:恶性肿瘤病人因放疗、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1)用于18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如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确切病因不明。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 (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5)肿瘤的辅助治疗。[详细]

    去看看 ¥199.8
  • 辅酶Q10胶囊

    本品用于下列疾病的辅助治疗:1、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2、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3、癌症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详细]

    去看看 ¥0.0
  •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

    本品适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毛细胞白血病。已有临床实验结果和文献报告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如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流行性出血热和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有效,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等。[详细]

    去看看 ¥29.25
擅长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专家更多
  • 林炳亮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领域:主攻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的抢救和寄生虫病的诊治。

  • 乔宠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擅长领域:复发性流产的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及产前诊断超声复查、介入性穿刺、遗传咨询和胎儿医学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