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各类肝炎的知识宝点

2008-02-26 08:2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4.丁型肝炎

  (1)血清免疫学标记:常用ELISA或RIA法检测血清HD Ag和抗-HD。急性HDV感染时HD Ag仅在血中出现数日,随之出现抗-HD IgM,持续时间也较短。协同感染HBV和HDV时,抗-HBc IgM同时阳性,重叠感染HBV+HDV时,常表现为抗-HBcIgM阴性,抗-HD IgM和抗-HBc IgG阳性。慢性HDV感染时抗-HD IgG持续升高。

  (2)肝内免疫学标记:用免疫组化法可在肝活检标本中肝细胞核和胞浆内检出HDAg。

  (3)分子生物学标记:用HDV cDNA探针检测血清中HDV RNA可提高检出率。

  5.戊型肝炎

  (1)血清免疫学标记:常用ELISA法检测抗-HEV IgM及抗-HEV IgG。由于抗-HEV IgG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两者均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标记。

  (2)分子生物学标记:用PCR法检测粪便中HEV RNA已获得成功,但未作为常规。

  (3)直接检测粪便中HEV 可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电镜法直接检测,也未作为常规。

  (三)其他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及大单核细胞升高,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2.尿常规检查 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白细胞或管型。

  [并发症与后果] 甲型与戊型肝炎仅引起急性肝炎,少数发展为重型肝炎而不转为慢性,合并症不见。

  乙型肝炎为全身感染性疾病,各系统均可发生并发症,慢性活动肝炎时更可出现多个器官损害。消化系统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炎症、胰腺炎、胃肠炎等。内分泌系统并发症有糖尿病等。血液系统并发症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循环系统并发症有心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泌尿系统并发症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皮肤并发症有过敏性紫癜等。

  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特别是胆系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等。

  肝硬化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重要后果。在我国,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其次为丙型肝炎。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易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淤胆型肝炎则可演变为胆汁性肝硬化

  乙型肝炎重叠感染HAV、HCV、HDV或HEV均可使病情加重。

  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95%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HBsAg阳性。其次为丙型肝炎,它和HBV协同或重叠感染对肝细胞癌变可能期协同作用。少数情况下HCV可单独引起肝细胞癌。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食物或水型流行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等,儿童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季节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但散发性发病则不足以排除甲型肝炎。

  有与乙型肝炎患者或HBsAg携带者密切接触史或多个家庭成员病史,特别是出生于HBe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对乙型肝炎诊断有参考意义。对有输血史的肝炎患者,应考虑丙型肝炎的可能。持续性水型流行暴发时应考虑戊型肝炎的可能。

  (二)临床诊断

  1.急性肝炎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纳差、恶心、呕吐等黄疸前期症状,血清ALT显著升高,而无过去肝炎病史者应首先考虑甲型或戊型肝炎的诊断。无黄疸者可临床拟诊为急性无黄疸型甲型肝炎。

  起病较慢,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黄疸前期症状,血清ALT显著升高,而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肝损害,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可临床拟诊为急性无黄疸型乙型或丙型肝炎。

  2.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病情较轻,可有肝区痛和乏力,伴有轻度肝功能损害或ALT升高,而不具备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条件,或肝活检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组织血改变者。

  (2)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较明显,肝肿大,质地中度以上。可伴有黄疸、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肿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伴有蛋白功能异常如A/G比值下降或倒置,可有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升高。

  3.重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日以内迅速出现重型肝炎表现者,可诊断为急性重型肝炎。病程10日以上出现上述表现者可诊断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基础上出现重型肝炎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

  (三)病原学诊断

  1.甲型肝炎 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并在血清中检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阴性,恢复其转为阳性;或从粪中检出或分离出HAV者,均可确诊为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 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血清HBsAg、HBeAG、HBcAg、HBV DNA、DNAP或抗-HBc IgM当中有一项阳性时,可确诊唯一性肝炎。单独抗-HBe或抗-HBc阳性时,需同时伴有上述当中的1项阳性才能确诊。抗-HBs单独阳性,而其血清浓度大于10mIU/ml时,可基本排除乙型肝炎。缺乏临床表现而HBsAg阳性,伴有或不伴有其他血清标记物时,可诊断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丙型肝类 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抗-HCV IgM、抗-HCV IgG或HCV 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不具备临床表现,仅血清HCV标记物阳性时,可诊断为无症状HCV携带者。

  4.丁型肝炎 具备急、慢性临床表现,血清HBsAg阳性,而同时血清HDAg、抗-HDV IgM或抗-HDV IgG其中1项阳性;或肝活检免疫组化法检出HDAg时,均可确诊未定型肝炎。不具备临床表现,仅血清HBsAg和HDV血清标记物阳性时,可诊断为无症状HDV携带者。

  5.戊型肝炎 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血清抗-HEV IgM、抗-HEV IgG阳性;或从粪便中检出HEV颗粒者,均可诊断为戊型肝炎。

  [鉴别诊断]

  (一)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1.溶血性黄疸 有药物或感染的诱因,常有红细胞本身缺陷,有贫血、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升高,大、小便中尿胆原增多。

  2.肝外梗阻型黄疸 肝肿大较常见,胆囊肿大常见,肝功能改变较轻,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如胆绞痛、Murphy征阳性、腹内中快和化验检查特征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显著上升、X线及超生检查发现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等。

  (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都可引起肝类,但一般不成为病毒型肝炎。鉴别诊断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血清血检查结果。

  2.感染中毒型肝炎 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感染都可引起肝肿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来加以鉴别。

  3.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有用过能引起肝损害药物的历史。如为中毒型药物,肝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如为变态反应性药物,多同时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变态反应表现。初次应用至出现肝损害之间有一段潜伏期,再次暴露于同一药物时迅速发生。

  4.酒精性肝炎 长期嗜酒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根据个人史和血清学检查加以鉴别。

  [预后]

  (一)急性肝炎 甲型肝炎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于3个月内恢复健康。戊型肝炎病死率一般为1%-2%,最高达12%。妊娠后期合并戊型肝炎病死率10%-20%,最高达39%。

  (二)慢性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约10%,急性丙型肝炎约50%转为慢性。慢性迁延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仅少数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较差,其中较大部分为肝硬化,小部分转为肝细胞癌,后者多同时伴有或经过肝硬化过程。

  (三)重型肝炎 预后不良,病死率达70%以上。年龄较小、治疗及时、无并发症者病死率较低。

  (四)淤胆型肝炎 急性淤胆型肝炎预后较好,通常病程延长至8周以上,最后恢复健康。慢性淤胆型肝炎容易转变为胆汁性肝硬化,预后较差。

  [治疗]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的药物。各临床类型肝炎的治疗重点则有所不同。

  (一)急性肝炎 以一般及支持疗法为主。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于隔离期(甲型肝炎至起病后3周,乙型肝炎至HBsAg阴转,丙型肝炎至HCV RNA阴转,戊型肝炎至发病后2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是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休息1-3个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1-2年。

  饮食宜清淡,热量足够,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每日1-1.5g/kg,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C,进食量过少者可由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不强调高糖和低脂肪饮食。

  条件具备时,急性丙型肝炎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于扰素可取得较高疗效。重组白细胞干扰素α1、α2a、α2b、及天然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的剂量为300万u,隔日皮下或肌肉注射,3-6个月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近期疗效(ALT复常,HCV RNA阴转)可达70%,随访6个月后远期疗效约为50%。条件不具备时可用其他药物如肝严灵(山豆根制剂)或利巴韦林(ribavirin)等治疗。

  (二)慢性肝炎 除一般及支持疗法以外,慢性肝炎的治疗还需要进行对证和抗病毒治疗。

  1.慢性迁延型肝炎 患者无需绝对卧床休息,宜采取动静结合的疗养措施。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应以静养为主;处于静止期的患者,可从事力所能及的轻工作。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其原来的工作,但仍需随访1-2年。

  应适当进食较多的蛋白质,避免过高热量饮食,以防止肝脂肪变性。也不易进食过多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对证治疗包括降低转氨酶制剂,如联苯双酯、垂盆草、齐墩果酸等,具有非特异性降低ALT的作用。这些降酶药物虽然可能具有护肝的作用,但停药后容易产生ALT反跳,故在显效后应注意注意逐渐停药。

  一般的非特异性护肝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类(B族、C、E、K等),促进解毒功能药物(肝太乐、维丙氨、硫辛酸等),促进能量代谢药(肌苷、ATP、辅酶A等),促进蛋白质合成药物(肝安、水解蛋白等)以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山莨菪碱、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可作为辅助治疗,但易精简,避免使用过多药物。

  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试用特异性抗-HBV免疫RNA。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选用胸腺肽、云芝等。

  2.慢性活动性肝炎 除上述治疗以外,应加强护肝治疗,包括定期输注入血清白蛋白和血浆,其剂量和疗程视血液内白蛋白浓度而定。免疫调节药物也可适当选用,如注射IL-2、自体LAK细胞回输等。在其他疗法当中,可试用从中草药提取的药物,如猪苓多糖注射液(并用乙肝疫苗)、肝炎灵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等。有条件时可试用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时干扰素使用的指征为:①HBV在活动性复制中;②肝炎处于活动期;③HBV DNA血液度低。使用干扰素治疗时剂量应偏大(300万-600万u,隔日1次),疗程应偏长(6个月至1年)。干扰素一般仅能抑制HBV复制,使HBeAg和HBV DNA转阴,而难以使HBsAg转阴。

  (三)重型肝炎

  1.一般和支持疗法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进食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溶液,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静脉输入人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有重症倾向的急性肝炎患者,可试用强的松每日40mg,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mg,疗程7-10日。

  2.对症治疗

  (1)出血的防治:使用足量止血药物,输入新鲜血浆、血液、血小板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可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ranitidine)或法莫替丁(famotidine)防止消化道出血。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改善微循环。如已发生DIC,则应积极处理。

  (2)感性脑病的防治:

  1)氨中毒的防治:低蛋白饮食;口服乳果糖每日30-60ml,以酸化及保持大便通肠;口服氟哌酸以抑制肠道细菌;静脉滴注乙酰谷安酰胺以降低血氨。

  2)恢复正常神经递质;左旋多巴在大脑转变为多巴胺后可取代羟苯乙醇胺等假性神经递质,从而促进苏醒。剂量每日2-5g鼻饲或灌肠,静脉滴注200-600mg,有一定效果。

  3)维持氨基酸平衡:含有多量支链氨基酸和少量芳香氨基酸的混合液(如肝安)静脉滴注,可促进支链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而减少芳香氨基酸进入大脑。每日滴注肝安250-500ml,疗程14-21日,对慢性重型肝炎疗程较好。

  4)防治脑水肿:应及早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和速尿,必要时可两者合用,以提高疗效,但须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继发感染的防治:继发胆系感染时应使用针对革兰阴性的抗生素,自发性辅膜炎多有革兰阴性杆菌和(或)厌氧菌引起,还应加用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可选用半合成青霉素和哌拉西林(piper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n)或的卡西林(ticarcillin)等;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cefuroxime)和头孢西丁(cefoxitin)等。严重感染时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cephotaxime)、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头孢曲松(ceptriaxone)等。同时应警惕二重感染的发生。合并真菌感染时,应马上停用广谱抗生素并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

  (4)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避免引起血容量降低的各种因素。少尿时应采取扩张血容量的措施,如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及血清白蛋白等。可并用多巴胺等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必要时可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

  (5)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措施:

  1)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 胰高血糖素lmg与胰岛素10u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日,有一定疗效。

  2)促肝细胞生长因子(p-HGF) 静脉滴注(每日160-200mg,疗程1个月,有一定疗效。

  3)人胎肝细胞(FLC)悬液:每次静脉滴注1个胎肝的FLC悬液,每周1-2次,有一定疗效。

  (四)淤胆型肝炎 可试用强的松每日40-60mg口服,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mg,2周后入学清淡红素显著下降,则逐步减量。如不显效时应停药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肝外梗阻性黄疸。

  [预防]

  (一) 控制隔离感染

  1.患者的隔离 各型急性肝炎患者的隔离期请参阅附录二。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应分别按病毒携带者管理。

  2.携带者的管理 对无症状HBV和HCV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包括HBeAg、HBV DNA、抗-HCV和HCV RNA,阳性者应禁止鲜血和从事托幼工作。

  (二)切断传播途径

  1.甲型和戊型肝炎 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品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

  2.乙、丙、丁型肝炎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每一个献血员和每一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方法检测HBsAg和抗-HCV。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不得使用。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和针灸针,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高压或煮沸消毒。不耐热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小时消毒。漱洗用具要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1)甲型肝炎: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 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2)乙型肝炎:凡HBsAg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都应在分娩后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注射3次后保护率约为80%。

  2.被动免疫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患者的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2)乙型肝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同时,如联合使用高滴度抗-HBV IgG(HBIG)注射,可提高保护率至95%。HBIG也适用于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自动和被动免疫制剂的剂量及方法参阅附录四。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病毒性肝炎
擅长病毒性肝炎专家更多
  • 张莲惠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肝癌、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此外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气管炎、关节炎、肾炎、尿毒症、糖尿病、男女不育不孕症、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等

  • 李素领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症黄疸、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

  • 赵文霞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药防治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肝硬化、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囊炎、胆结石及黄疸、腹水等疑难肝胆疾病。并在诊治疑难胃肠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