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乙肝抗病毒之误区多多

2008-08-09 08:15: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抗病毒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目前,很多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导致抗病毒治疗未能取得预期的疗效。那么,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1、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平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他们长期不愿就医,不接受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而一旦出现不适感时,他们中的多数人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也无明显的症状。但乙肝病毒却像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会制造祸端。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2、盲目地相信一些广告

  一些乙肝患者为了治病盲目地相信某些广告中的不实内容。其实,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都要按照国际上统一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标准,经过临床前(针对动物)、I期(针对健康人和少数病人)、Ⅱ期和Ⅲ期(国际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能正式上市。有些药物还要经过Ⅳ期临床研究。在这些试验中,人们不仅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还要观察其安全性。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在这些试验结束前,谁也不能断定某种药物在临床上肯定有效和安全。而有些厂家为了牟利,竟在广告中任意吹嘘,误导消费者,从而使很多人在用药后不仅没有达到治疗的目的,还使病情更加严重。

  3、没有适应证也用药

  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证是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ALT)反复波动在100-300单位之间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以及肝(肾)移植术、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使用。但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竟自行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HBV DNA阴转的目的,可停药后其化验指标会再次升高。这就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甚至在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那种自行购药、随意治疗的做法对乙肝患者来说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4、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

  一些乙肝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用药不规律,或刚刚达到HBV DNA阴转的初步疗效就误认为病毒已被清除,便擅自停药。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还可能使患者产生耐药性,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从而加重病情。这是因为,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患者用了药,乙肝病毒的复制就减弱或停止,一旦停药,乙肝病毒则重新活跃。由此可见,乙肝患者一定要按疗程用药,以达到持续抑制病毒的目的。

  5、治疗期间不进行定期的监测

  抗乙肝病毒药是否达到了疗效以及患者是否产生了耐药性,主要依靠治疗期间的定期监测。治疗3个月以后,患者的HBVDNA滴度未见下降,就说明此种药物没有疗效,应该更换其它的抗病毒药;如果达到疗效,则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再停药;如果用药期间出现HBVDNA和ALT的反跳,说明病毒发生了变异或患者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另外,有些抗病毒药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干扰素可引起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甚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若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进行定期的监测,就无法判断药物的疗效,不能及时发现药物所导致的一些不良反应,且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

  6、过分地恐惧病毒变异

  一些患者虽HBVDNA的滴度很高,肝功能也长期异常,但由于过分地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这就使病毒在患者的体内不断地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是导致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而导致肝癌。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这是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不断地适应环境。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发生变异,但每年人们都会制造出新的疫苗来。同样,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例如,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青霉素后,就会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应及时改用其它的药物继续治疗。

  7、“小三阳”患者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小三阳”状态属于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此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几乎不复制,肝功能也正常,无须治疗。但部分“小三阳”患者会出现肝功能的反复异常,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感染了一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这些患者尽管血清中的e抗原阴性,其体内仍会长期存在乙肝病毒DNA的复制(HBVDNA阳性),病情也会不断地进展。因此,这样的“小三阳”患者仍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8、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已为时晚矣

  有些乙肝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了肝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了信心,认为进行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晚矣。其实,近年来上市的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乙肝和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肝硬化患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仍可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9、盲目地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

  近年来,一些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盲目地联合使用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其实,多数抗乙肝病毒药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还有一些药物,尽管它们的作用机制不相同,但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人们并没有看到联合用药会比单用一种抗病毒药取得更好的疗效。另外,乙肝病毒也不像艾滋病病毒的抗药性那么强,不必联合应用多种抗病毒药(“鸡尾酒”疗法)即可抑制其复制,且乙肝病毒对抗病毒药十分敏感,80%以上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新一代的核苷类药,就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患者不应盲目地联合应用抗乙肝病毒药,而应采取先使用一种抗病毒药,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的序贯治疗方法,只是更换药物的最佳时机和品种仍在研究之中。

  10、对抗病毒治疗的期望值过高

  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后,便迫切地追求所谓“转阴”治疗,并对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寄予过高的期望。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他们不注意肝功能的改善和乙肝病毒DNA的抑制,而一味地期望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其实,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仅能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不能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抗病毒治疗的目的也只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以缓解患者肝细胞的病理损害,改善肝脏的功能。对于这样的治疗,患者必须有一个“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从而达到HBV DNA阴转、肝功能恢复、e抗原阴转,并出现乙肝病毒的“冬眠”状况。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乙肝
擅长乙肝专家更多
  • 贺用和主任医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肿瘤介入治疗,中医药治疗肝胆胰癌、肺癌、胃肠癌、乳癌、脑肿瘤、肾癌、妇科肿瘤等,以及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中医药预防和治疗...

  • 陈夏凉主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一切急慢性咳嗽、肺癌,胃癌,失眠;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癣、口腔肿瘤、牙痛,舌癌、鼻咽癌、口臭、舌痛症,牙龈炎(反复牙龈出血)、舌苔厚腻,各类慢性顽固性口腔粘膜疾病;出汗异常(盗汗,多汗症,手脚多汗症,色汗);颈椎病、长期发热性疾病;小儿科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消化不良、湿疹、癫痫、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小儿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牛皮癣、顽固性皮肤病、湿疹,结节性红斑,痤疮,瘙痒症;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皮肌炎等各类风湿免疫性疾病;中药减肥;各种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感染);肿瘤化疗期间的中药调理(减毒增效);湿阻,眩晕症,更年期综合症,黄褐斑,乳腺疾病(肿瘤,增生,结节,纤维瘤),子宫肌瘤,外阴白斑,甲状腺结节,急慢性盆腔炎,慢性咽炎,慢性乙肝,肝癌;血液病(各类白细胞,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症);中风后遗症,慢性下腰痛;酒渣鼻,过敏性鼻炎,唇炎,各类眼科疾病,五官科疾病、斑秃;疝气(俗称小肠气)、痔疮,遗尿及尿失禁,性功能低下,急慢性肾炎(蛋白尿及隐血),反复尿路感染;肝肾囊肿、胆囊及肝内胆管结

  • 张林林主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内科疾病(如急、慢性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急慢性胃炎;泌感、泌尿系结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的治疗,尤其对各种肝胆疾病(包括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的中西医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