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通过受孕、分娩和出生后的母婴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在肝细胞内复制并损伤肝脏。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可能导致持续的炎症活动,进而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黄疸等症状。
针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等;也可以进行肝功能测试,如ALT、AST、ALP等指标的检测。此外,还可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测定以评估病毒活跃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对于肝硬化或肝癌患者,可使用索磷布韦、达塞布韦等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为预防乙型肝炎,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刮胡刀等;同时,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保护自身免受感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