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传染源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播等。
乙肝病毒通过破坏肝脏细胞,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长期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感染时可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现象。
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测,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检测。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超声波检查等以评估肝脏状况。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肝损害。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以及干扰素α等。选择合适的药物需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耐药史等因素。
为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应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并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已经感染的个体,应遵循医嘱接受监测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