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该病毒可通过受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时可伴随黄疸、腹水等症状。
为确诊乙型肝炎,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以及肝功能测试如ALT和AST水平测定。此外,超声波检查可用于评估肝脏结构和是否伴有脂肪变性。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通常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例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对于慢性感染者,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
预防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是接种疫苗,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注射吸毒者和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以降低感染风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